技术文章

Technical articles

当前位置:首页技术文章多参数烟气分析仪的操作与安全使用全规则指南

多参数烟气分析仪的操作与安全使用全规则指南

更新时间:2025-06-26点击次数:29
多参数烟气分析仪的操作与安全使用全规则指南
一、使用前准备规则  
设备检查与校准  
外观检查:确认仪器外观无破损,探头、传感器、滤芯、显示屏等部件完好,连接线无断裂或老化。  
开机自检:接通电源后,观察仪器自检程序是否通过,异常提示需立即排查。  
校准操作:  
零点校准:在清洁空气中校准零点(如氮气或过滤空气),确保传感器无漂移。  
量程校准:使用标准气体(如CO、SO₂、NOx等)进行多点校准,误差需控制在±5%以内。  
校准周期:每日使用前校准,或连续工作4小时后复核。  
环境与安全准备  
防护装备:操作人员需佩戴防毒面具、防护手套、护目镜,避免接触有毒烟气。  
环境评估:  
确认测量区域通风良好(如烟道内需强制通风),避免缺氧或有毒气体聚集。  
远离高温、明火、腐蚀性气体,防止仪器损坏或引发危险。  
应急准备:配备灭火器、急救箱,制定紧急撤离路线。  
 

 

二、多参数烟气分析仪现场的操作规则  
采样与测量规范  
采样点选择:  
烟道内采样点需避开涡流区,距离弯头、阀门等障碍物≥2倍烟道直径。  
锅炉/窑炉出口采样点距燃烧区≥3米,确保烟气混合均匀。  
探头插入深度:根据烟道直径调整,一般插入深度为烟道直径的1/3至1/2。  
测量时间:每个点位连续测量≥3分钟,取稳定值作为结果,避免瞬时波动干扰。  
参数设置与记录  
参数输入:在仪器中准确输入烟道尺寸、温度、压力、气体成分等基础数据。  
实时监控:  
关注显示屏数据变化,若某参数(如O₂含量)异常波动,需检查采样系统或探头。  
记录测量时间、地点、环境温度、湿度等辅助信息,便于数据溯源。  
多参数同步测量  
气体成分:同步监测SO₂、NOx、CO、CO₂、O₂等浓度,单位统一为mg/m³或ppm。  
烟气参数:测量温度(℃)、压力(kPa)、流速(m/s)、湿度(%RH),计算排放总量。  
干扰消除:  
对交叉敏感气体(如NO₂对NO传感器干扰)进行算法修正或物理隔离。  
高湿度环境下使用冷凝除水装置,避免水分影响传感器精度。  
三、使用后维护规则  
设备清洁与保养  
探头清理:  
用软毛刷清除探头表面积灰,避免刮伤传感器。  
腐蚀性气体测量后,需用去离子水冲洗探头并烘干。  
滤芯更换:  
颗粒物滤芯每8小时更换一次,或根据压差报警提示更换。  
化学滤芯(如除湿、除酸滤芯)按说明书周期更换。  
传感器保护:  
长期存放时,将传感器置于密封袋中,充入干燥氮气。  
避免传感器暴露于高浓度目标气体(如SO₂>1000ppm)超过1分钟。  
数据管理与存储  
数据导出:通过USB或蓝牙将数据传输至电脑,保存为Excel或CSV格式。  
报告生成:使用配套软件生成检测报告,包含测量值、标准限值、超标提示。  
长期存档:数据保存期限≥5年,便于环保部门核查。  
四、多参数烟气分析仪的安全与应急规则  
操作安全规范  
单人操作限制:禁止单人进入密闭空间(如烟道)测量,需配备监护人。  
防爆要求: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使用防爆型仪器,禁止携带非防爆电子设备。  
电气安全:  
使用独立电源插座,避免与其他高功率设备共用线路。  
雨天或潮湿环境下,仪器需加装防水罩。  
应急处理流程  
传感器中毒:立即停止测量,将仪器置于清洁空气中恢复≥2小时,无效则返厂维修。  
气体泄漏:  
关闭仪器进气阀,启动通风系统,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。  
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后,排查泄漏点并修复。  
设备故障:  
显示屏黑屏或数据异常时,检查电池电量、保险丝、传感器连接线。  
无法自行修复时,联系厂家技术支持或送修。  
五、合规与校准规则  
法规与标准遵循  
执行国家环保标准。  
定期比对监测:每季度与第三方检测机构数据进行比对,误差需≤10%。  
强制检定与溯源  
仪器需通过计量部门检定,检定周期≤1年。  
标准气体需有CMA认证,有效期≤6个月,开封后尽快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