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术文章

Technical articles

当前位置:首页技术文章氧气烟气分析仪核心的检测过程

氧气烟气分析仪核心的检测过程

更新时间:2025-07-16点击次数:10
氧气烟气分析仪是工业燃烧控制、环保监测及能源管理中的核心设备,其分析过程涵盖气体采样、预处理、核心检测、数据应用四大环节。  
一、气体采样:精准捕捉烟气“原生态”  
1.采样点选择  
代表性原则:根据烟道形状(圆形/矩形)、流速分布(湍流/层流)及温度梯度,选择烟道直管段(前3倍直径、后1倍直径无弯头/阀门)作为采样点,确保样本能反映烟气整体成分。  
安全防护:在高温(>400℃)、高压(>0.1MPa)或腐蚀性环境(如含SO₃、HCl)中,采样点需配备耐高温、耐腐蚀的采样探头(如陶瓷涂层探头),并设置冷却装置(如水冷套管)保护设备。  
多点采样:对于大截面烟道(直径>2m),采用网格法布置3-5个采样点,通过等面积环法或对数线性法计算混合样本,避免因流速不均导致成分偏差。  
2.采样方式优化  
等速采样:通过调节采样枪入口流速(使用皮托管或热线风速仪测量烟气流速),使采样流速与烟气流速一致(误差≤±5%),防止因流速差异导致颗粒物沉降或气体分压变化。  
防堵设计:在采样枪前端加装滤网(孔径≤50μm)或旋风分离器,拦截大颗粒物(如飞灰、未燃尽碳粒),避免堵塞采样管路或损坏传感器。  
保温伴热:对采样管路进行全程保温(温度≥120℃),防止烟气中的水蒸气冷凝(导致SO₂溶解、NOx损失)或酸性气体凝结(腐蚀管路)。  
二、气体预处理:净化样本,消除干扰  
1.除尘过滤  
多级过滤:采用“粗滤+精滤”组合,先通过金属滤网(孔径100-200μm)去除大颗粒物,再用玻璃纤维滤膜(孔径1-5μm)截留细颗粒物,确保进入分析仪的气体洁净度(颗粒物浓度<1mg/m³)。  
反吹清灰:对连续运行的采样系统,配置脉冲反吹装置(压缩空气压力0.4-0.6MPa),定期(每2-4小时)反吹滤网,防止滤网堵塞导致采样阻力升高(>10kPa需更换滤网)。  
2.除湿干燥  
冷凝除湿:通过半导体冷凝器(温度≤4℃)或压缩机制冷(温度≤2℃)将烟气中的水蒸气冷凝为液态水,经疏水阀排出,确保气体湿度<5%RH(相对湿度)。  
化学干燥:对含微量水分的气体,使用干燥管(填充无水氯化钙或硅胶)进一步吸附水分,避免水蒸气对红外传感器(如检测CO、CO₂)或电化学传感器(如检测O₂、NOx)的干扰。  
3.温度压力补偿  
实时监测:在预处理系统中安装温度传感器(量程-20℃~200℃)和压力传感器(量程-10kPa~100kPa),实时采集气体温度(T)和压力(P)。  
 

 

三、氧气烟气分析仪核心的检测:多技术融合,精准定量  
1.氧气(O₂)检测  
电化学传感器:利用氧气在电极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流的原理,通过测量电流大小(μA级)计算O₂浓度(量程0-25%Vol,分辨率0.01%Vol),具有响应快(<10秒)、成本低的特点,但需定期校准(每3-6个月)以补偿传感器老化。  
氧化锆传感器:基于氧化锆固体电解质在高温(600-800℃)下产生氧浓差电势的原理,通过测量电势差(mV级)计算O₂浓度(量程0-100%Vol,分辨率0.001%Vol),适用于高温烟气(如锅炉、窑炉),但需配备加热装置和参比气体(如空气)。  
2.氮氧化物(NOx)检测  
化学发光法(CLD):利用NO与O₃反应生成激发态NO₂*,退激时发射特征光(波长600-3000nm)的原理,通过光电倍增管测量光强计算NO浓度(量程0-1000ppm,分辨率0.1ppm),再通过转化炉(温度300-400℃)将NO₂还原为NO,实现NOx总量检测,具有灵敏度高(检测限<0.1ppm)、线性范围宽的特点,但需定期更换O₃发生器催化剂。  
非分散红外法(NDIR):利用NOx分子在特定波长(如NO:5.26μm,NO₂:6.2μm)吸收红外光的原理,通过测量吸收前后光强变化计算浓度,适用于低浓度检测(量程0-50ppm,分辨率0.01ppm),但需定期校准以消除水蒸气、CO₂等干扰。  
3.二氧化硫(SO₂)检测  
紫外荧光法:利用SO₂分子吸收紫外光(波长190-230nm)后被激发,退激时发射荧光(波长330-390nm)的原理,通过光电倍增管测量荧光强度计算浓度(量程0-500ppm,分辨率0.1ppm),具有抗干扰能力强(不受NOx、CO₂影响)、响应快(<5秒)的特点,但需定期清洗光路以防止粉尘沉积。  
电化学传感器:适用于低浓度SO₂检测(量程0-20ppm,分辨率0.01ppm),通过SO₂在电极表面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电流的原理测量浓度,但易受湿度、温度影响,需配备温湿度补偿电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