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术文章

Technical articles

当前位置:首页技术文章综合烟气分析仪标准化操作全流程指南

综合烟气分析仪标准化操作全流程指南

更新时间:2025-11-19点击次数:3
综合烟气分析仪标准化操作全流程指南  
一、综合烟气分析仪前期准备与设备检查  
环境适应性验证  
确认工作区域无爆炸性气体、粉尘浓度低于仪器安全阈值,环境温度-20℃~50℃(带低温套件可扩展至-40℃)。  
检查设备防护等级是否符合现场要求(如IP65防尘防水等级),必要时加装防尘罩或恒温箱。  
硬件完整性校验  
核对主机、取样探头、传输软管、滤芯组件、数据模块(如蓝牙/4G传输模块)及配件(如转速传感器、温湿度探头)是否齐全。  
检查气路连接件(如快速接头、密封圈)是否老化,建议每季度更换一次硅胶密封件。  
二、开机与初始化  
电源管理  
可拆卸电池需确认电量≥20%(建议满电启动),不可拆卸电池需通过电源适配器供电,电压波动范围≤±5%。  
启动时观察自检流程:传感器预热(约3-5分钟)、零点自动校准、通信模块初始化(如WiFi/蓝牙配对)、显示屏亮度自适应调节。  
系统校准与调零  
零点校准:在清洁空气环境中运行设备15-20分钟,待读数稳定后确认基线为零。  
跨度校准:使用国家二级标准气体(如50ppmSO₂、100ppmNO)进行多点校准,生成校准曲线并存储至设备内存。  
动态校准:在模拟烟道环境中进行压力、流量、温度的闭环校准,确保测量精度符合HJ57-2017标准。  
 

 

三、综合烟气分析仪核心测量操作  
取样与预处理  
安装取样探头至烟道(插入深度≥1/3烟道直径),连接伴热管线(温度≥120℃)防止冷凝,加装粉尘过滤器(孔径≤5μm)保护传感器。  
启动气泵(流量范围0.5-2L/min),通过流量计监控实时进气量,确保气路无泄漏(压力损失≤0.1kPa)。  
实时监测与参数设置  
在主机界面设置测量参数:污染物种类(CO、NOx、SO₂、O₂、颗粒物)、量程范围、采样时间间隔(1s-60s可调)、数据存储格式(CSV/Excel/PDF)。  
启用自动报警功能:当污染物浓度超过预设阈值(如SO₂>350mg/m³)时,触发声光报警并自动记录超标时刻数据。  
执行自由加速测试(针对柴油发动机):输入车辆信息(车牌号、发动机型号),完成三次加速循环,系统自动计算平均排放值并生成合规报告。  
数据记录与传输  
本地存储:按时间戳或事件触发保存数据至设备内置存储(容量≥8GB),支持扩展SD卡至128GB。  
远程传输:通过4G/5G网络上传至云端平台,或通过蓝牙/WiFi直连打印机生成纸质报告。  
数据可视化:利用配套软件生成趋势图、柱状图、饼图等,支持多设备数据对比分析。  
四、维护保养与故障处理  
日常维护  
每日使用后清洁探头外表面,更换一次性滤芯,检查气路连接是否松动。  
每周对传感器气室进行清洁(使用无水乙醇和专用擦拭布),校准一次零点。  
每月检查电池健康状态(循环次数≤500次),更新设备固件至最新版本。  
深度保养  
每季度进行全面校准,包括线性度、重复性、响应时间等指标验证。  
每年更换传感器核心部件(如电化学传感器、红外光源),并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性能认证。  
故障排查指南  
无法开机:检查电源适配器、电池接触点,尝试硬重启(长按电源键10秒)。  
数据漂移:重新校准传感器,检查气路是否堵塞或泄漏。  
通信故障:重置网络设置,检查天线是否损坏,更新通信模块驱动。  
五、安全与合规性  
操作人员需佩戴个人防护装备(防尘口罩、护目镜、防静电手套),避免直接接触高温烟气。  
设备需定期接受环保部门检定,确保符合GB3847-2018、HJ845-2017等标准要求。  
建立设备使用档案,记录每次操作的日期、人员、校准结果及维护记录,便于审计追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