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能烟气分析仪是用于检测烟气中各类气体成分(如O₂、CO、NOₓ、SO₂等)及浓度的专业设备,广泛应用于环保监测、工业锅炉调试、燃烧效率优化等场景。其操作过程可分为以下步骤:
一、操作前准备
设备检查
检查仪器外观是否完好,传感器接口、采样管、过滤装置等部件是否连接紧密,有无破损或堵塞。
确认仪器电源充足(若为电池供电)或电源适配器连接正常,开机前检查显示屏、按键等是否功能完好。
耗材与校准准备
根据检测需求,准备合适的过滤芯(如粉尘过滤芯、水分过滤芯),确保采样气体纯净,避免污染传感器。
若仪器长时间未使用或检测精度要求较高,需提前进行校准:准备标准气体(如已知浓度的O₂、CO混合气体),按照仪器说明书连接校准接口,完成零点校准和跨度校准。
二、采样与检测操作
采样点选择与采样管布置
根据被测设备(如锅炉、工业窑炉)的烟气排放口位置,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(通常为管道截面中心区域,确保气体混合均匀)。
将采样管插入采样点,若烟气温度较高(如超过100℃),需使用带冷却装置的采样管,避免高温损坏仪器内部元件;若烟气含湿量高,需加装除湿装置。
仪器参数设置
开机后,进入仪器操作界面,根据检测需求设置参数:如检测气体种类(勾选O₂、CO、NO等)、检测时间间隔、单位(如ppm、mg/m³)等。
部分智能分析仪支持自动识别气体成分,可直接选择“自动检测”模式,仪器将自动适配检测参数。
启动检测与数据采集
确认采样管连接牢固后,启动采样泵(部分仪器内置采样泵),使烟气通过采样管进入仪器检测腔。
仪器显示屏将实时显示各气体浓度数据,部分型号支持数据曲线绘制(如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)。检测过程中,需观察仪器运行状态,若出现流量异常、压力过高或报警提示(如传感器故障),需立即停机检查。
三、检测后操作
数据记录与保存
检测完成后,停止采样泵,在仪器界面选择“数据保存”,将检测结果(包括气体浓度、检测时间、采样点信息等)存储至仪器内存或通过USB接口导出至电脑。
若需生成检测报告,部分智能分析仪可直接连接打印机,打印实时数据或历史记录。
仪器清洁与维护
关闭仪器电源,拆卸采样管和过滤芯,更换使用过的过滤芯,清洗采样管内部(可用洁净空气吹扫或清水冲洗,干燥后存放)。
对仪器检测腔进行清洁:若有残留烟气杂质,可通入洁净空气吹扫1-2分钟,避免残留气体腐蚀传感器。
关闭仪器电源,整理cables和采样工具,将仪器存放于干燥、通风的环境中,避免阳光直射或接触腐蚀性气体。
四、注意事项
检测过程中,操作人员需做好防护(如佩戴防护手套、护目镜),避免直接接触高温烟气或有毒气体(如CO、SO₂)。
仪器需定期维护:根据使用频率,每3-6个月更换传感器(若为电化学传感器,寿命通常为1-2年),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校准,确保检测精度。
若检测高浓度腐蚀性气体(如SO₂、H₂S),需缩短检测时间,避免传感器过载损坏。
